通信模组概览

在车联网领域,TCU(Telematics control unit)是联网汽车不可缺少的一个单元(也叫T-Box,Telematics Box),TCU 的联网功能由通信模组实现(也称作 M2M 模块),通信模组使用的基带芯片几乎都支持全网通,选择网络 运营商更加灵活。

在研究车联网的4年时间里,我们已经完成了几十款国产主流汽车Telematics的安全研究,对多家主机厂和 Tier 1 的 TCU 的安全性做了分析,也更加深入了解到了目前国内汽车使用的TCU产品的安全现状。通信模组作为车辆对外互联网的通信接口,是最需要做好安全重视的地方,因为范围最广的远程攻击总是会涉及到通信模组。

Tier1供应商有很多,TCU的产品也不尽相同。然而国内使用的车规级的通信模组却总是这么几款。我们先对这些通信模组的供应商进行简单分类。不管是吹还是黑,对于国内的通信模组供应商,我们不指出具体的厂商名称。

厂商 简介
H厂 有多种车规级模组,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技术实力强大,价格较贵
Q厂 在通信模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厂商,车规级模块主要用在中低端车型,与H厂模块一样好用
Z厂 主要用在 IoT 设备,也有车规级模组,但占有率很低
F厂 Tier1,模组可能是H厂代工的,主要用在中低端车型,
L厂 中规中矩的厂商
S厂 市场份额很大的通信模组厂商,在车联网领域份额不高
Sierra 规模很大的 M2M 无线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厂商
Telit 总部设在意大利的泰利特是全球领先的 M2M 无线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厂商

开发资料

在测试之前,需要查阅官方资料,如果没有资料、很可能无法继续研究。我们对这些厂商的资料相关属性做了对比,如下表所示。其中丰富程度体现在是否有调试或者是启动过程的参考文档,安全建议只要有地方提到过就算有,比如设置调试秘钥、关闭调试口。

厂商 资料保密程度 资料丰富程度 安全建议
H厂 代码开源、资料不公开
Q厂 代码不开源、资料部分公开
Z厂 代码不开源、资料部分对外国人公开
F厂 代码不开源、资料不公开 未知 未知
L厂 代码不开源、资料不公开 未知
S厂 代码不开源、资料不公开 未知 未知
Sierra 代码开源、硬件资料不公开
Telit 代码不开源、资料部分公开 未知

Sierra不提供硬件资料,但是软件资料却有很多,并且在 Github 有开源项目,文档里有时也会提到安全建议。 H厂模组代码默认不开源,发邮件给H厂,要求遵循协议(老外就是这么操作的),由于产品是国内的,国外市场的客服把我踢回CN客服,然后CN客服直接装傻。贸易战开始后,H厂把通信模组的代码也开源了。代理商不提供更深层的开发资料,除非签NDA。但是H厂提供的文档有提到安全的建议。 Q厂官方就提供资料,但是最近有些资料下不到了。跟Q厂签了NDA,提供的资料也就只有源码和一些普通开发文档,并没有安全建议。

硬件外貌

其中H厂在早期的产品使用高通的方案,后期逐渐换成了 HiSilicon LTE Cat6 的方案,一般是 HI6932 。其他厂商使用的都是高通 MDM96xx ,大部分基带芯片是 MDM9615 和 MDM9628 。

左图为 HiSilicon 方案,右图为 Qualcomm 方案,存储芯片一般是 DDR2+NAND Flash 的 MCP 封装芯片,绝大多数存储芯片是镁光颗粒。模组的封装大多是 LGA ,这样可以防止引脚直接暴露。

hisilicon_vs_qualcomm

非车规级模块,比如Z厂在充电桩的方案,有可能是 LCC 封装,所有引脚都暴露在外部

IoT_Module

但是也有车规级芯片使用 LCC 封装,比如左图L厂的模组。右图是 Tier 1 使用 S 厂的非车规级的模组。

LCC

拿到硬件设计资料,我们可以对封装的每个引脚标记,找到对外能利用的接口

LGA

TCU解决方案

通信模组在 TCU 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个大类,MCU 外挂模块 和 OpenCPU 方案。

MCU 外挂模块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业务逻辑全部在 MCU 上,通信模组仅作为网卡,或者提供 TCP/IP 和 SSL 协议栈。这种方案对 MCU 的各方面要求较高,也不能充分利用通信模组的性能。非车规级模块性能一般,这种解决方案适合传统 IoT 设备。但是某些 Tier 1 的 TCU 也使用这种方式,非常奇怪。

extMCU

对于后者,实际上就是把业务逻辑放在通信模组里, MCU 只负责控制电源管理和外围接口。别的厂商应该用过这种方案,但不是叫 OpenCPU 。 OpenCPU 这个名字国外几乎没有,貌似是H厂在国内掀起的概念,作为行业老大,后面的国内厂商也跟着使用了,路毕竟是人踩出来的,所以后面的文章也会使用这个词。

OpenCPU

攻击面

攻击入口主要如下

  • 网络层面
  • CAN-Bus
  • Ethernet
  • WLAN
  • Bluetooth
  • Celluar
  • 硬件层面
  • UART
  • JTAG
  • SDIO
  • SPI
  • SWD
  • E-SIM

对于通信模组本身,攻击场景的方向大概有下面几种

  • 信息泄露:从各个调试入口获取和隐私相关或者有利于攻击的数据。
  • 中间人攻击:对协议进行攻击,注入恶意的数据,实现非预期的功能。
  • 固件提取:使用各种手段将 NAND Flash 的数据提取并解析出来。
  • Get Shell:拿到命令执行权限,进一步攻击。
  • 固件篡改:通过各种途径刷入带有后门的恶意固件并成功启动。
  • 网络设备:通过对 USB 接口飞线,作为 4G 上网卡渗透内网。

根据上述方向,可以确定好攻击场景,最后一点实在太简单,没必要展开叙述。

信息泄露场景:获取用于对内网渗透测试的信息。

对于 ext MCU 方案的 TCU ,嗅探 MCU 与 LTE Module 的 UART 通信,获取到 APN 配置信息。或者直接飞线到负责AT命令的UART接口,发送查询网络配置信息。

private_apn

也可以提取外置的 EMMC ,对 log 文件分析,提取出 APN 配置信息。或者通过 UART log 拿到调试用的 APN 信息。

private_apn2

再通过 E-SIM 飞线,对车厂或 Tier 1 内网进行渗透。

esim_jumpwire

通过UART日志口获得TSP服务地址

url_logs

对于双向认证的服务器,特别是 ext MCU 方案的 TCU ,通过嗅探 AT 提取出 SSL 客户端证书,对服务端进行访问

at_ssl

中间人攻击场景1:劫持通信模组网络下发非预期指令

客户端没有对服务端做认证,那么只要劫持到恶意的TSP,恶意TSP做中继功能,并可以注入自己的代码 comm

通信代码同时支持两套协议,一套没有加密,一套使用AES加密,只要握手时将协议降级,就可以分析出协议格式,并对车辆进行命令注入。 comm2

非预期指令是指 MCU 层实现,但是 TSP 还没有实现的控车指令。 comm3

中间人攻击场景2:使用短信劫持攻击

汽车在某些情况,需要用短信来唤醒,但是开发者很聪明,想顺便在无网络的情况也可以远程控车。某共享汽车的模组接收短信的 AT 命令来控制车身,只需要向该设备发送短信就能攻击。是比较傻的。

另外一款汽车的早期软件版本,控车功能在无网络时,平台会通过短信隧道发送指令。早期既没有认证平台号码,也没用签名措施。使用特定的格式,没有加密算法,只有 VIN 和 Base64。

可以使用通过外部的AT接口获取短信内容。也可以使用伪基站嗅探,然后使用AT命令向其他手机号发送短信,获得M2M卡号,用其他手机向该号码发送控车指令。 sms

在下一个版本,加入了消息认证码检验,签名使用 VIN + 唯一的动态的秘钥,动态秘钥走双向认证的云端同步,但是每次休眠都会将秘钥删除。并且和场景1的因此只要让模组的网络无法使用,那么将无法从云端同步秘钥,只能接收短信,因此该版本同时兼容两个协议 sms_data

security_flag会自动变为00,程序也会跳过消息认证码检验 sms_struct.png

现在的版本不会自动删除秘钥了,也就意味着这一段过程是安全的。

固件提取场景:通过固件提取拿到关键文件

将 NAND Flash 从 SoC 上拆下

takeoffnand

对引脚飞线,使用编程器提取里面的数据,然后将文件系统还原 nand_flash_137_0

随后就可以对 OpenCPU 方案的客户端程序进行分析,甚至可以拿到客户端的证书。 files

在这些厂商中,只有 Telit 对 NAND Flash 使用了环氧树脂防拆,强行拆会把PCB也破坏 nand_flash_162_0

因此我们使用砂纸打磨,露出焊盘 nand_flash_162_1

再进行飞线操作 nand_dump

如果不想飞线,刚好又能找到 JTAG 的接口,那么就能使用 OpenOCD 对固件进行提取,目前只有H厂有 JTAG 的标注,并且对于 JTAG 调试也有专门的安全建议,只不过开发者无视了这些内容。 jtag1

中断时机需要掌握好 jtag2

提取出文件,接下来就是逆向分析和调试了。调试的话 QEMU 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毕竟这些系统是都有大量安卓的特征,还有外围接口要模拟,不如直接使用开发板。

GetShell-1:通过网络访问调试服务

有些设备默认就开启了网络 ADB ,监听0.0.0.0。任何处于同一网络的设备都可以访问该服务。如果该 TCU 有 WLAN 功能,那么可以通过 AT 开启 WLAN ,或者使用已有的 WLAN 来访问网络 ADB 服务。否则就劫持移动网络吧。

fakebts

只是速度不太理想

adb

对于某些未隔离的 APN 隧道的私网,可以在拿到一台设备的权限下,再横向拿到其他通信模组的权限。

adb_no_filter

GetShell-2:通过硬件调试口拿到ROOT Shell

有时会 cmdline 会直接配置tty指向外部UART口 UART

使用弱口令就可以拿到 Shell uart_shell

如果没有直接的 TTY ,也有其他方式通过 UART 拿到 Shell。 对于Q厂的模组,可以使用UART发送 AT+QLINUXCMD="your command" 执行命令,甚至将回显可以转发到GNSS 的 UART 口,

1
AT+QLINUXCMD="ps" > /dev/ttyGS0

有时他们会把这种指令禁用、不过不要紧。我们将通信模组的USB线飞出,使用AT切换USB的方法,修改USB的VID和PID,让系统把设备识别成Android设备,使用ADB就能对设备进行访问。

USB_ID

GetShell-3:从下位机触发USB调试

有时 Tier 1 会在系统里预留一些后门,可以通过后门切换 USB 模式从而拿到 Shell

数据方向如下,在CAN总线或者在 MCU 与 LTE 模块的通信发送触发指令都可以实现,这是 Telit 的模块,后门是 Tier 1 编写的

CAN-bus->MCU->LTE Module

handler usb_composite

固件篡改场景

对于车规级通信模组, FOTA 大多数是交给第三方公司负责,F厂的设备使用Red Bend。再或者由 Tier 1 负责,一般都有自己的安全协议。有时也会通过 IVI 触发升级。现在的整车厂对传输原来越重视,这两年没有直接劫持移动网络篡改通信模组固件的案例,要么不是 OpenCPU 方案,要么就是使用了安全传输。大多数场景都是拿到 OTA 平台权限直接下发固件。

另外一种则是本地篡改,首先要获得固件,可以是提取也可以是源码编译。然后进入特定的模式,在 Telit 模块操作相应Pin 脚可以进去高通 9008 模式和 Fastboot 模式,这个 MDM96xx 系列没有公开的 Sahara,所以不能像手机取证那样提取固件,也不能像救砖那样刷写文件。但是重启到 Fastboot 就可以随便刷了。可以随便刷但不能随便启动,Telit 会验证签名。比如Q厂和H厂的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本地刷写固件,比如使用开发版固件、或者利用JTAG刷写。

  1. 对于没有安全传输机制的 FOTA ,可以对传输的升级包篡改。
  2. 如果升级程序没有签名验证,那么固件可以成功刷入系统,大多数模组都支持签名验证。
  3. 如果修改了Boot等分区,有安全启动机制的通信模组,可以防止这种攻击,比如H厂,Q厂。

思考

这些攻击能造成哪些危害?

TCU有 CAN-bus 接口,对于 OpenCPU 方案,只要拿到了通信模组的ROOT权限,大多数场景可以刷写 MCU 固件,接入 TCU 所在 CAN-bus 域,从而进一步侵入汽车,甚至会影响到人身安全。

这些攻击到底是因为谁的错?

以上攻击场景的漏洞,并不完全是通信模组厂商的问题,除了一些“硬伤”。最主要的还是 Tier 1 厂商设计初期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但是通信模组厂商也有义务唤醒 Tier 1 厂商的安全意识。

应该怎么做才不会发生这些问题?

这些通信模组在安全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过程和内置的系统。

首先,并不是不公开资料就能让模块变得安全。H厂公开的东西比Q厂多,但是如果考虑安全建议,H厂的设备还是要比Q厂安全一点。通信模组厂商应该在每个可能导致攻击的地方,给出生产环境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开发者知道。

另外在产品定位方面,Tier 1 厂商应该谨慎选择通信模组,如果是汽车,就应该使用车规级的模组。

开发者应该提高安全意识,攻击场景列出的不是配置问题就是自己加了后门。原理都很简单。

并不是每个 Tier 1 厂商都有能力开发出安全的系统,国内厂商的通信模组都是直接用的ROOT权限,既然是 OpenCPU 方案,就应该考虑到权限分配的问题。Sierra 通信模组就提供 legato 的系统,每个 Telematics 应用都在独立的沙箱。

legato

Telit 的通信模组,不仅在硬件层做了防护,里面的系统还用到了一些技巧,表面上是ROOT权限,实际上是 chroot 到了其他目录,而且没有完整的权限,连字符设备都访问不了。

工信部提出车的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上在2020年实施的"国六"排放政策,传统汽车在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网联汽车。因此,这也意味着未来网联汽车会面临许多安全问题,不论是现在的 Telematics 还是将来的 V2X ,都会用到通信模组。

Connected_Car_Increasement

参考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 黑客是如何从T-Box接入车厂内网的